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

建制機械配票 VS 泛民策略配票

雷動無功而回(我不會把今日的結果歸功於雷動),但踏出非建制派策略配票的第一步。雖然,即使假設雷動成功,我認為要取23席,仍然相當困難,但如果我們能夠了解策略配票,集思廣益,加以改善,令部分人成為策略選民,超過20席並不是奇蹟。

我們先了解一下建制派的配票系統。

機械配票

我會將建制派的配票系統命名為「機械配票」,因為執行配票者是不用腦去分辨的(無貶意,講事實),自然也沒有獨立意志,全依操作者下達甚麼指令,所以,即使操作者叫他們投泛民,機械配票者仍然會嚴格執行。

機械配票可以「話停就停」,只要某個候選人得到足夠票數,操作者便可以改動指令,轉投另一個候選人。

要做到「話停就停」,機械配票需要準確計算。由不同屬會控制的鐵票,變數不大,容易計算,剩下的變數要靠票站調查。鍾樹根早已爆響口,建制派是靠票站調查配票。雖然,網民已發動「亂答」行動,但影響力有限,因為比例代表制下,需要的票不是太多,配合亂答的市民其實也有限(例如一些不講大話的教徒便不會配合),受過訓的研究員也懂得鑑貌辨色去選擇受訪者。

組織鐵票加票站調查,再配合無意志的機器,加上經驗,便能配出完美的配票方程式。

經過多屆選舉,西環顯然已制定出無懈可擊的機械配票策略,計算十分準確,要保送一個人入局,成功率已達九成。容凱恩是一例,無論知名度、政績、能力、論壇表現等,都是云云候選人中最差之一;何君堯一樣,吸票能力遠不及「吸粗口」能力(單是一日,我已因為他當選而聽過不知多少遍「老母」),但因為是「西契(西環契仔契女之簡稱)」,無論是白痴還是惡棍,靠機械配票策略,一樣可以當選。

機械配票者的缺點是,要有國家級資源配合,還加上一個偏頗的政府——例如種票不查、掌心雷不查、老人家被冒登記選民不查等——顯然香港並沒有這個缺點。同時,機械配票也有極限,難以靠之在全民直選中擊倒泛民,因為在香港,除了難以思考和與世情脫節的老人家外,社會上會因小恩小惠而放棄獨立意志者,暫時還是少數。所以這套秘方,非常有效,但也去到極限。不妨看看今屆選情,高投票率下,建制派只有40.9%得票,比去屆還要輕微下跌,換言之,他們的鐵票/配票實在到了極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近兩屆立法會選舉,傳統建制派民建聯、工聯會均出現議席減少的情況,反而一些西契則輕易入局。我甚至懷疑,紮根香港多年的民建聯和工聯會是靠鐵票(如各大小街坊組織吸納的忠實支持者)取勝,西契則主要靠機械配票而贏。

策略配票也是個人意志的表現

我把雷動這類配票方式,稱為「策略配票」,因為「策略」二字代表用腦。參與這種方式的配票者,本身仍然保留獨立意志,例如雷動叫他們投周浩鼎,這批人一定不會執行,這就是與機械配票者的最大分別。

我必須強調,策略配票者絕對是自由意志的體現——因為今天李怡在蘋果指:

「如果人人都按自己的認識、心願去作選擇,不是一定要贏,而是除左我自己本人之外,不要理會任何指示,那才是自由意志的體現⋯⋯」

策略配票者不是沒有自由意志,而是看大局。如果香港有完全公平公義的普選,李怡的說法完全沒有問題,還非常理想,但因為這並非事實,而每一場選戰都是爭取民主普選的戰爭,勝出不會立即得到民主普選,連幾時得到也不可知,但落敗會立即失去僅餘的民主自由。所以,有一群選民,並不是任何組織的死忠,只要認為是信得過的民主派(按自己的認識),為了守護香港,投誰也不要緊(按自己的心願),贏是非常重要,因為我們再輸不起,於是這群人選擇策略投票,看的是民主派的整體大局。這難道就不能說成是自由意志的體現?難道有人威嚇過我,我不跟從策略投票,我和我的家人便會有難?

策略投票者是以大局為重,不會顧及個別組織的利益,你民主黨能否由年輕人接捧,民主老將能否入局,策略選民理應不會緊張,緊張的就只有非建制派能否拿下最多議席。

不過,這是原則,策略配票者其實很多時做不到這麼「理性」的,因為他們不是機械配票者,機械配票者沒有感情,叫他們投票給周浩鼎,他們不會因為王國興落敗而傷心;但策略配票者有獨立意志,總會有自己的心水,當進行策略配票時,建議名單不符心水,便會感到難受,甚至大罵,質疑「點解係佢?」,但一切其實只是由民調和策略投票者表決的決定(即雷動的操作)。所以,當知道結果要棄李卓人時,我心裏都覺得可惜。這就是策略配票者的弱點,但這才是一個人。

所以,策略配票者在現實中其實不會太多,因為大部分人都傾向忠於自己信任的組織,不同組織也有自己的利益,希望支持者投他們,這是常態。但只要有15-20%策略配票者(來自泛民游離票),他們支持的叫做「民主派」,在最後關頭策略配票,便能起關鍵作用。須知道,機械配票者大多是早上至中午出動(如老人家、主婦,看今年的投票率走勢便可知道),更是為私利(着數)而出賣意志的(被利用的老人家除外),要他們九點後才投票,還有可能要排一兩個鐘,他們大多不願意,相反,只有最願意為大局而來的策略配票者,才不介意通宵達旦去排隊投票——當晚上選情較為清晰時,策略配票者的行動便有機會左右結局。

可是,策略配票者最欠缺的東西,是準確的民調。

民調總是滯後的

最多人批評雷動的一點,是本來選情高漲的變成險勝甚至出局,本來出局的又成為票王。

民調是滯後的數據,是「無本相」的,現實在不斷流動之中,民調出爐,只反映先前的事實,而無法預測未來,就像金融界名句「基金過去表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」,因為「民調公布」這個事實又會影響事實的發展。

所以,當民調清楚顯示涂謹申穩定而鄺俊宇可能出局,這個結果立即影響大批選民的意向,紛紛去救鄺,以踢周浩鼎或王國興出局,這又會造成涂的勢危。但這個事實,不正正反映,其實很多選民都想加入策略投票,幫助民主派拿下最多議席嗎?

可是,雷動的建議本來是給參與者使用,但很明顯,如戴耀庭所言,想不到有很多「街外人」根據這個民調來投票。但想深一層,並不意外,因為,民主派支持者今年都沒有其他民調來協助投票,為甚麼?因為港大民意調查首次沒有發放即時票站調查分析,社會上很難得到票站調查的結果(建制派自然除外),於是,雷動一發布結果,便即在網上和whatsapp瘋傳,並吸引大批不是雷動參與者卻同樣想非建制派贏最多議席的「街外人」踴躍投票。各區出現排隊人龍,我不相信他們都是雷動參與者,反而很多是「睇定啲睇吓邊個需要我一票」才在最後一刻去投票,而不幸雷動幾乎成為唯一而又廣泛散播的資料來源,成為「需要我一票」的根據,於是大部分人便一窩蜂去投。策略投票不像機械配票,難以剎停而準確分配到不同候選人,結果形成「乾塘」或「滿瀉」的兩極現象。

個人經驗

事前,我跟朋友說,民調會不斷變,民調又會影響事實,所以只能參考,不能盡信,包括雷動的建議。

事實是,今年我是第一次主動配合配票。而啟發我的,不是雷動計劃,而是戴耀庭的文章,叫做「策略投票 不要請客要吃飯」(2016年8月30日蘋果日報)。文章主要呼籲大家,投票日自組策略投票小組,大家約埋一起食飯,配合最新情況,然後逐一去投票。我把文章傳給幾個朋友,大家都認為家庭配票這個策略不錯。我是在這個時候才決定加入配票行列。

我自己的經驗是,先行跟家人配合策略,兩個投給穩定的,兩個投給不穩定的。當我知道家人投了鄺俊宇,我便選擇梁耀忠,當我留意網上一舉一動,發現鄺應該好夠票,而涂真的勢危,我在最後關頭選擇了涂,而沒有跟從雷動的建議。

最後結果,涂真的是榜尾,幸好最後都能入局。但這個結果,給了我對配票的不同看法,包括:


- 無論怎樣的策略配票,效果都不能跟機械配票相比。
- 但高投票率下,建制派只有40.9%得票,比去屆輕微下跌,換言之,他們的鐵票/配票已到極限。

- 如果能有更好的策略配票,民主派是有機會多拿下兩三席。
- 在比例代表制下,配票是必需的,但不完全放棄個人意志的情況下,配票是困難的。
- 雷動太複雜,令很多人卻步,參與者不多。結果,雷動的民調並不準確,但也未致於毫無參考價值,但民調必然滯後,配票很易促成「乾塘」或「滿寫」的兩極。

- 但如果,我們真的可以自行組織「策略投票小組」,當最新民調公布後,再與同行者採取「1+2」的方式去配票,即1票投向選情穩定者,2票投到可能出局者,這會不會補救「選情會被民調改變」或「民調準確度不足」的缺點呢?令結果不再是「乾塘」或「滿瀉」呢?

我深深覺得,面對國家級的配票機器,手中一票即使如何神聖,能改變結局的能力也非常有限。如果能聯合更多人制定策略配票,先是家人,然後是同選區的朋友,甚至是同選區的志同道合者,是否有機會打破悶局呢?

我的能力有限,只能分享在這次選舉中的經歷和促成的想法。雷動雖然失敗,但我認為踏出了很重要的一步——在議席增多了的情況下試驗了策略配票的效果,讓我們有經驗和數據去檢討和改進。大家又有沒有這個胸襟,為大局而去深思策略配票的可能呢?制定更好的策略配票機制呢?我深信,即使是建制派的機械配票,也不可能是一屆便臻完美。

關於選舉,關於雷動,想說的就是這些。還望各方,罵過後,可以深思更多的可能性。在一場戰爭中,單憑個人意志而無策略無指揮,是不可能贏的,雨傘拆大台時我已講過這番話,兩年後,我不見得只顧自己獨立意志的碎片化公民運動,有何寸進。

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

雷動有沒有拖累選情?



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,雷動計劃突然成為最大「罪人」。但觀看整場選戰,選前一片悲觀,甚至認為非建制派有機會在地方選區失去一半議席,但因為民主派候選人在最後關頭棄選,再加上史無前例的高投票率,令泛民取得19席,比上屆增加了一席。整體而言,形成3040的局面,這個結果,不是比選前預計更好嗎?即使雷動計劃有其問題,但將一切歸咎雷動,是否合理?

探討這個問題時,不如反問:如果沒有雷動,結果是否有更大機會比現在的更好?

首先,雷動當初的目標,是非建制派在地區直選拿下23席,現在拿下19席,可說雷動是失敗的,但雷動有沒有令結果變得更壞呢?不妨仔細分析一下各區選情。

港島

王維基得票33323,陳淑莊得票35404,相差2081票。輿論歸咎於雷動呼籲人投羅冠聰和許智峰,令選情最初穩定的陳淑莊變成險勝,但以王維基得票來看,即使沒有這個呼籲,陳可能繼續得票穩定,但最終很可能是羅或許出局,而王維基入局。王維基入局好不好?我只知道他很難界定,他堅決反梁,不是聽指揮的機器,好過傳統建制派,但他又可能是一個反梁的建制派。

至於所謂老將何秀蘭,得票19376,比鄭錦滿(22555)還低,與王維基相差13947票。這名老將落選,與其說是雷動(她當晚受訪時說雷動有一定影響),倒不如說其過去表現有不得人心之處。

簡單來說,有沒有雷動都好,看不到這個區會有再好一點的結果。除非,王維基沒有出現,但王維基的票源肯定不會過給鄭錦滿,有小部分可能過給何秀蘭,但其實更有可能是過給葉劉、陳淑莊和許智峰,那麼最終結果仍然是三席。怪只怪,王維基參選竟然對葉劉毫無威脅,還讓她成為票后。

九西

九西沒有甚麼值得討論,任何策略都動搖不到梁美芬和蔣麗芸。四席已是最好的結局。

九東
選前,很多人都表示,九東唔知點投。很明顯,黃洋達和譚得志的支持者是互斥的,最後策略投票,即使建議是投黃洋達,仍然會有很多人投譚得志,因為譚的光譜較接近黃絲,黃的陣營則是反甚至要清算黃絲的;反過來,叫黃的支持者改投譚或其他候選人,更加不可能。

換個角度說,黃洋達的票在九東已是「攞盡」,唯一可以過票給他的是陳澤滔,但陳是港獨派,黃是永續基本法派,兩者本身支持者加起來的基數又不夠大,過票數目有限。不妨看看黃在兩屆的得票——2012年得票36,6082016年得票33,271,在投票率和人數創新高下,其得票竟比上屆還要低3337票。這能否歸罪於雷動建議譚得志呢?

換言之,九東能多取一席的機會,本來就很低。

新東

新東實現完美配票。根據雷動建議,除楊岳橋和梁頌恆外,其他四個當選者都是建議名單中,就只剩下范國威在建議列中卻落選,其票數連方國珊也追不上,原因當然是鄭家富。鄭家富這張牌只能用一次,也就僅此這一次(還有人信?),如果沒有鄭家富取去17892票,只要過一半票給范,方國珊連長毛都威脅不了,現在反讓容凱恩得勝,誰是罪人,不用多說。

換言之,新東最多也只能多取一席。

新西

這是最令人飲恨的一區,朱凱的高票,令李卓人落選,何君堯因而入局。問題是,雷動從來冇叫人去投朱凱,朱凱選情十分穩定,早有人指出怕朱太多票,結果不幸言中。與其說與雷動有關,不如說泛民選前沒有協調,因為何君堯之下的幾張名單都是民主派——分別是社民連黃浩銘、街工黃潤達、民協馮檢基和青政黃俊傑。誠然,雷動發出過指示叫人投黃浩銘,後又改為李卓人,還因系統被攻擊而延遲發放,這無可否認是個問題,但新西失去一席,最大問題,應該是嚴重沒有協調的結果,特別是馮檢基空降新西。

換言之,新西最多也只能多取一席。

如果沒有雷動,一切聽從上帝之手判決,泛民最理想的,只是港島多一席王維基,九東、九西不變,新東因為鄭家富,是不會多出范國威一席,新西因名單協調問題,以及朱凱實在吸票過多(但雷動沒有叫過人救朱),這一席全聽從上帝之手,機會一半半。可是,沒有雷動的民調,超區可能多失一席鄺俊宇。

這個總結,並不是要證明雷動有效,也不是表示我支持這個形式的雷動,只想大家細想,選舉結果有多少是與雷動有關?雷動顯然沒有成功,但有沒有拖累大局?我認為沒有。

至於關於配票的問題,本文已太長,下文再續。